评论区
发送邮件
返回顶部
报告篇
当前位置: 首页侨乡故事报告篇正文内容

关于华侨捐建的泉州农业工程学校现有状况和存在问题

时间:2020/12/5 14:44:07来源:龙湖镇侨史馆
字号:1923

【编者按】中共福建省顾委办公厅:泉州农业工程学校是晋江县旅菲华侨捐建的一所面向社会招生的中等技术学校,1980年兴建,1984年开始招生。几年来,该校在办学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我省农村培养了一批实用的专业技术人才,但目前该校存在校舍不足、经费短缺的困难,招生规模达不到国家和省定标准,要继续发展下去有一定困难。省顾委委员许良枫同志就此做了些调查并提出建议,现予印发,请有关领导和部门研究。

建校的经过

 1979年我省实行改革开放,得到旅外华侨热烈拥护。晋江县旅菲华侨、龙江玉斗同乡会理事长许龙宣先生回到家乡,在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感召下,为提高家乡子弟的文化素质,为培养“四化”建设人才,向有关部门提出在晋江兴办中等农业技术学校的请求,得到有关部门和地区的支持,报请省人民政府审批。省政府即于1980年7 月30日,以“闽政〔1980〕综943号”批复,同意兴办晋江地区农机化学校,文件规定“学校基建由旅菲华侨许龙宣先生等捐献解决”,“每年经费由农机事业费中统筹解决”,行政上归晋江行政公署和省农机局双重领导,以晋江行署领导为主(主管部门地区农机局)。

学校经过了选址筹备,校址确定在晋江县龙湖乡龙湖南畔。几年来,在旅菲龙江玉斗同乡会理事长许龙宣先生和继任的许泽台、许维新理事长努力集资下,学校基建已竣工。交付使用的有教学楼1栋2260平方米,会堂兼食堂1470平方米,办公楼654平方米,教工宿舍720平方米,学生宿舍3座1004平方米,共计6108平方米。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招生后,现在校生6个班242人,教职员工58人,其中专任教师30人(青年教师占80%)。整所学校已初具规模。

办学几年来取得一定成绩

学校从1984年招生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华侨的支持下,狠抓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管理工作,同时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工作基本走上正轨,而且取得了一定成绩。

建立了一支质量较好的教师队伍。如:教务主任洪仁宗老师,1989年被评为省级先进教师。另有多名教师获市级政府机关的表彰;高级讲师李采邵教师受国家委托,主编全国工科电类统编教材,已由教育出版社出版;讲师洪明社参与编写 《中国现代书画篆刻界名人录》,且任该书的常务编委。几年来,还有十几位教师撰写发表机械加工、电子等各种学术论文29篇,引起省市各方面的重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学校在教学上,针对招生对象85%以上来自老区、山区和偏远农村的特点,除按中专学校分工,以农村电气化专业为主,并在今年增设农村监理与农机物资经营管理两个专业外,学校还注重农用电器、家用电器的维修等技术知识的教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发展我省农业机械化和农村电气化,及解决广大山区农村家用电器维修难问题培养适用人才,受到学生的欢迎。

几年来,招收了7届学生,已毕业3届共154人。综观学校毕业生的去向,主要分配在水电站、农机培训站、无线电厂、广播站等。对口专业人数占总数的75%以上。有些毕业生经过一段实践和锻炼后,已被调到乡(镇)政府工作,绝大多数毕业生在基层单位中都能发挥骨干作用,受到群众的欢迎。如1987年毕业生林才宝,毕业后分配在泉州技校安溪分校教授“电子技术”和“电视机”科目,不仅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且已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

由于该校毕业生在社会上的贡献和影响,这几年来,不论是沿海地区或闽西、闽北山区县市,报考该校的考生众多。以去年1990年为例,十多所农、林、医中专在晋江招生23名,择优挑选送档案的25名考生中,第一志愿填报这所学校就有17名之多。本地区不少用人单位,根据该校毕业生的质量,专门来信要求输送专业人才给他们。这些都说明该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成果是理想的,也说明学校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目前存在的问题

泉州农业工程学校现有在校生242人,省政府批准该校规模定为480名学生,而国家对中专学校的规模,要求最少也要达到640名学生。从现有情况看,学校要达到合格标准,还有很大的距离。主要问题是:第一,校舍不足。如按480名学生计,目前急需增建学生宿舍2400平方米,教工宿舍1400平方米,实验楼1300平方米,综合楼1300平方米,共6400平方米。按一平方米造价350元计,共需再投资224万元。第二,学校场地不够,尚需征地40亩,每亩2万元,共计80万元。

按省政府原批文规定:学校用房基建应由旅菲龙玉同乡会集资兴建。但由于该会前后捐建的项目较多,已捐建本村小学校舍110万元,公路修建24万元,其他捐建50万元,目前要再筹集200多万元的基建费,一时是无法解决的。前任理事长许维新先生今年回来,原定要建实验楼,也由于集资不足而未能实现。

    为解决学校扩大招生的需要,我的意见:第一,一方面继续和旅菲龙江玉斗同乡会联系,向该会讲明目前学校的状况和办好农专的要求,以引起他们的重视;另一方面,请省政府考虑,能否从基建经费上给予支持,拨款先帮助该校兴建学生宿舍和教工宿舍各1栋。对于实验楼,继续由旅菲龙江玉斗同乡会筹建。综合楼可以慢点,以后再建。第二,为鼓励乡亲对学校的支持,建议省教育部门每年招生时,适当照顾本乡、村一定的名额。必要时,学校还可以义务为本村培训一些技术人员,支援乡、村建设,改善和乡民的关系。第三,征用土地问题,请泉州市政府根据实际需要予以解决。

(原载 《他把春天留人间——许良枫纪念集》,香港文学报社出版公司,2009年9月21日初版。作者许良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