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区
发送邮件
返回顶部
报告篇
当前位置: 首页侨乡故事报告篇正文内容

一本家书 泽被后人

时间:2020/11/17 2:18:20来源:龙湖镇侨史馆
字号:2490

前言

侨批,是早期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寄给国内眷属书信与汇款的合称。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晋江,许多侨界名人留下了不少家书家训,令后人耳濡目染,成为“言传”和“身教”的典范。今年以来,晋江市纪委监委深入挖掘侨批中的优秀家风家训,在晋江家风家训馆、晋江市融媒体中心等展示、刊播,变“说教”为“体验”,倡导优良家风家训,宣扬优秀孝廉文化。

近段时间,有一本在晋江华侨家族流传近五十年的家书也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它就是《施能杞先生家书》。此本家书充分展现了晋江侨胞爱国、爱乡、爱家人的独特侨乡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施能杞先生家书》

家书薄薄 家风厚重

施能杞,字季方,出生于先世经商台湾的富家。他为人严正,不畏强暴,为邻里族党所倚重。《晋江市衙口中心小学百年华诞纪念特刊》中记载:上世纪30年初,受乡亲委托,施能杞先生往菲募捐建校资金。岂料工作未及进行,太平洋战争爆发而未能遂愿。在此期间,能杞忧郁成疾,不久逝世,终年56岁。

说起《施能杞先生家书》,家乡人现在已经少有人知道这一本书,而拥有此书的人更是少之又少。1972年,旅居菲律宾的龙湖南浔乡贤施维雄与其弟弟们维琛、维鹏、维荣、维翰把父亲施能杞仅留的四件寄给家乡亲人的侨批连同一些名人的题词,委托加拿大著名华人篆刻及书法大师陈风子编辑成《施能杞先生家书》一册,刊行于世。


《施能杞先生家书》

今年九月份,祖籍安海的旅菲人文学者王勇先生通过电子邮件向《晋江乡讯》发来了三份邮件,内容就是近百页的《施能杞先生家书》全册扫描件。“我一直关注菲华侨批文化,尤其是菲华文学的侨批题材,知悉施能杞家族后人收存有《施能杞先生家书》一书,所以能以得阅该书为幸事,因该书不但收录了施能杞先生自己的家书,还有许多知名政要、文化名人与书画大家的题书诗词,是菲华文化瑰宝,值得深入研究。”远在马尼拉的王勇先生通过微信转达了翻阅《施能杞先生家书》的感受。


于右任题词

弘一法师题词

齐白石赐题书画

更以季子仁兄称之

王勇表示每封家书都内容丰富,亲情、乡情、家国情跃然纸上。如第一件致长兄嫂的家书中,谈及长嫂六十晋九,虽此间营业初创适逢商况不佳,仍备百元表寸心,并将于隔年长嫂七十大寿之时,“率诸儿曹回归故里,庆祝嫂夫人七秩荣庆典礼,作戏彩娱亲之欢跃,尽乌私图报之情殷。未审能从此愿否?念甚!”在叙谈家庭之事的过程中,施能杞无时不流露出对祖国前途与民族命运的关切。因其时正值祖国抗日战争期间,因而信中时时表现出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极大愤慨,以及对祖国抗战最后必定取得胜利的信心。

      

泉州华侨历史学会副秘书长刘伯孳表示,第三封家书现在收藏于晋江市博物馆,信中就有在劝其兄不要铺张浪费于小孩生日。国难当头,有无数的民众牺牲,如要开销,可把节约起来的钱周济周围贫困众亲。刘伯孳说家书中还有超越时代的“与时俱进”,在第二封家书中,施能杞甚至提到了改革陋习、破除迷信,这在侨批中是较为罕见的。

于此,我们不难看到施能杞先生时时牵挂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并抱有希望家乡亲人也能以实际行动参加祖国抗战的迫切心情和关怀家乡的殷殷情意。

生活节俭 慷慨义行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施维雄五兄弟相聚前往菲律宾,在其父的率领下,于侨居地宿务创办了“白金商行”。至今,这个家族共有百余家百货连锁店,遍布菲南岛屿各大市镇,控制着菲律宾外省百货业的大部分市场,其门店数量为菲律宾南岛之最,营业额为南岛最大,被称为零售业霸主之一。可是家乡人只知道白金行成就之巨大,而对其创业过程却知之不详,《施能杞先生家书》的第四封侨批就为我们揭示了其时创业不易的一个侧面。

施维雄、施维琛、施维鹏、施维荣、施维翰五兄弟

刘伯孳详细解读了这封侨批,侨批中写道:施维雄辞去其外公吴文鮡协珍行的职务,回来自家刚刚创办的白金行工作。白金行初创时资金实力不及二千余元,又值最不景气的时候,非常艰难,能省则省,但公司门面要适当粉饰,对内尽量节俭。施能杞之前有烟酒癖好,1939年七·七纪念国难后,至今断烟;倘若没有应酬,几个月都不喝一口酒。“可见施能杞相当能约束自我,相当不简单。”刘伯孳再一次强调了这位旅居在外的游子对祖国时局的关心。因为商业经营冷淡,维琛、维鹏忧形于色,又因节约伙食至营养不良,形销骨立。“于此,我们不难看到能杞的儿子们已经在他的影响下,养成艰苦创业的中华传统美德,这也为白金行日后的辉煌做了铺垫!”刘伯孳说。

受父亲时刻关心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影响,施维雄五兄弟也秉承了这种品德。当祖国改革开放以后,老三施维鹏便频频回乡,积极参与兴建发展家乡教育事业,深受家乡人民的赞扬。此外,他还在菲律宾隐名埋姓,以“宿务无名氏(引叔)”为号创设“优秀华校校长、模范华语教师奖”。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时值93岁的施能杞长媳李令仪女士决定不办自己当年的生日,将省下的钱全额委托长子施嘉骅转交灾区。

据悉,施能杞的孙子们仍然继承其父祖辈不为名、不为利、热心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善举,如一年一度的“优秀华校校长、模范华语教师奖”至今仍照样举办,家乡的教育事业发展至今仍照样参与。龙湖镇衙口中心幼儿园的吕寒珊园长介绍,2004年施维鹏先生过世后,其儿子、儿媳仍在逢年过节时向教师表示慰问,还新设立了若虹奖每年奖励优秀幼儿。

古厝依旧 祖训常新

施能杞家族在家乡龙湖南浔的故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长顺古民居。长顺古民居建于1888年,“长顺”系施琅堂亲施至扇在台湾鹿港的商号。据了解,施至扇在经商发达后,回乡建了长顺古民居,由大厝、祖厅、油坊、当铺和书舍五组建筑组成,是闽南古厝中规模比较大的一座,也是一座典型的清朝闽南传统建筑。施能杞是施至扇的第三代后人。

长顺古民居丨刘翼 摄

长顺古民居丨刘翼 摄

在长顺古民居,有许多传达家训家风内容的对联。在大厝就有一副“棣萼交辉祥徵百世,荆花常茂颂祝千春”的对联。在古代,棣萼、荆花指代的是兄弟,这也说明施氏家族希望族内兄弟要和好,家庭才会兴旺。依此观之,施维雄五兄弟及其后辈们是真正秉承其先人的懿德遗训,并不断把其发扬光大。

长顺古民居处处可见金言良训丨刘翼 摄

现在,长顺古民居的每一座屋里都还住着施氏家族的后人,他们会与来访的客人们聊聊在海外的亲人们关心家乡,关心古民居的故事。施至扇家族的后人现在已有两千余人,大部分旅居在菲律宾宿务。尽管今年因为新冠疫情,这些在外的游子不能够回来,但是据施能杞的四儿媳吴秀端女士介绍,能杞先生的子女都极为珍贵地保存着《施能杞先生家书》,并视为传家宝。这一本很有价值的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华侨的家书,其家族成员至今都还在细细品读着。


101岁的李令仪女士翻阅家书(摄于2016年)

施能杞长媳李令仪女士和家人合影(摄于2016年)

从家乡的长顺古民居到《施能杞先生家书》,这个家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由来已久,并有所发展。正如施氏五兄弟在《施能杞先生家书》中所付的《季方公事略》中写道:“读父书而增悲,孝道固与天地同昌奕世而不泯者也。愿我子孙秉承先人懿德遗训,发扬光大,永锡尔类。夫仅一家之沐其庥也哉。”


《施能杞先生家书》所付的《季方公事略》部分内容

品读它们,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在异国他乡繁衍的华侨家族至今仍严格地遵循着中华传统美德,争取为祖籍国和菲华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而努力奋进中。

-END-
记者  张春媚
部分图片由菲律宾施能杞先生家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