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区
发送邮件
返回顶部
图文志
当前位置: 首页华侨民居图文志正文内容

龙湖华侨民居

时间:2020/12/5 3:43:30来源:龙湖镇侨史馆
字号:2454

龙湖镇是晋江市著名侨乡,“十户人家九户侨”,素有“侨乡中的侨乡”的美誉。近代以来,富裕的侨亲自南洋归来,往往在家乡营造住宅,清末民初的民居建筑多数为皇宫式红砖大厝,如福林村旅菲侨商许逊沁于道光三十年(1850)在家乡起造18座古大厝。20世纪30年代,南洋华侨在龙湖大量营造洋楼,带来了融合欧洲住宅与热带建筑特色的所谓“殖民地外廊样式”建筑(番仔楼),如福林村“端园”、梧坑村拱辰别墅、衙口施连登厝等。

经初步统计,龙湖镇现保存较好的洋楼有153栋,大多建于20世纪30年代前后,多数为两层至两层半结构。其中单层面积最大的为梧坑村拱辰别墅,楼高两层半,占地面积833平方米,建筑面积1775平方米。龙湖镇部分洋楼被列为文保单位,例如福林村端园。洋楼保存数量较完整较多的村有福林村、洪溪村、湖北村、前港村、杭边村、龙园村、石厦村、西吴村、古盈村、吴厝村、秀山村、南浔村、衙口村,其中福林村和南浔村(衙口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除此之外,龙湖镇有两三百栋华侨民居因年久失修,无人居住,已经坍塌或部分损坏。

凝固乡愁:福林古民居建筑群

1850年夏,福林村旅菲乡侨许逊沁在村中同时起造18座红砖大厝,包括祧内大厝、新乡大厝、典当、油坊、书房等。这些建筑群首尾相接、鳞次栉比。

许逊沁营建的书房号“绿野山房”,书房为三开间红砖古厝,有大厅、后轩、下落、护龙、埕头间等,书房前又加盖一书轩,俗称“下房”;书房前辟了一个“六角池”,有个小巧的六角观景台。作为村中子弟启蒙教育的地方,“绿野山房”于1912年改建为“养蒙小学堂”,是檀声小学的前身。

许逊沁首开檀林村大规模营建的先河,华侨纷纷仿效,如咸丰年间许志熊、许书裁兴建的二进大厝,光绪年间许志长兴建的古厝群及“养兰山馆”等。此后,檀林村陆续兴建了数以百计的皇宫式大厝及中西合璧的洋楼,“春晖楼”“书投楼”“崇德楼”“金星楼”“慈恩楼”等建筑规模宏大、工艺精湛,堪称杰作。

“书投楼”历时3年于1949年建成,典型的“皇宫起”大厝,特别是它的左右护厝多了一层飞檐翘壁的梳妆楼。其雕工精美,斗檐上的小小木雕也栩栩如生。

中西合璧:工艺精湛的洋楼别墅

福林村端园  端园始建于1933年,俗称“番仔楼”。别墅主人许经撇(1887—1955年),字孝端,是檀林村华侨富商。现在,端园已经以典型的中西合璧华侨建筑列为晋江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端园延聘意大利驻厦门设计师设计;坐北朝南,楼高两层,天台上再建两间备用间,乡里俗称两层半;辟有三房一廊的地下室,配有通风、传音设施。整栋建筑外墙皆用细琢的上等白砻石柱为框架,用特制的红砖砌墙体,白石台基高达一米,造型优美,色彩明艳。

别墅为三开间四房看厅,门路立纵形凹向的罗马圆柱,一对高高的罗马式白石方形节柱挺立埕前,支撑起二楼突出的阳台,显示出异国几何形曲直美感。整石雕刻而成的白石大门顶安雕刻线条冠状白石门斗,中嵌青石门匾,浮雕“侍御传芳”四字。

长期以来,端园成为建筑界的典型案例,各地慕名而来的专家学者、设计师、工匠络绎不绝,交口称赞,就连曾参与集美陈嘉庚墓园及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建设的石雕师傅亦自叹不如。诸多专家鉴评:端园石雕已属登峰造极之作。

梧坑村拱辰别墅  拱辰别墅又名志成兄弟楼,乡里称“钟鼓楼”,系菲律宾洪门进步党创始人许志北昆仲的故居。别墅建于1935年,139道门,50间房;它以精湛的工艺、宏大的规模名列泉南华侨民居之冠。

楼高三层,二落三间张双面护廊,前落雨脚架有欧式的水泥柱,大门和前壁用花岗岩与青石无缝砌成,大门字匾有书法家施耐夫的石刻,石壁上雕刻着花鸟及名人诗词,前落两层共6间,中间有天井,双边“榉头”共4间;后落大厅连小厅,后轩三层计16间;三层楼上建有欧式圆形的六脚亭;双边护廊两层共计18间;它的特点就是每个开间差不多有两个门头,有“九十九个门头”之称。

在拱辰别墅周围,还分布着10余座古厝,构成了一片闽南番仔楼建筑群。

古盈村吴起顺大厝  旅居菲律宾的古盈村侨商吴起顺在戊辰年(1928)回乡建造了一座中外结合,蕴含地中海风情的建筑,它的前半部分是一栋钢筋混凝土洋楼,而后半部分则是一栋独立的闽南皇宫式大厝。

洋楼两层,以粗壮的廊柱及精湛的浮雕见长。洋楼聘请西方建筑师设计,特别强调整栋楼自由开放的风格,廊柱、券顶所装饰浮雕图案,充满异国情调。

整栋建筑呈现深蓝、紫红、大白等色调,外墙装饰有许多天使、橄榄枝、长翅膀的野兽等西洋图形,同时,鸡、兔、喜鹊、猫等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小动物也清晰可见。中西两种建筑文化元素的巧妙融合,使洋楼显得趣味盎然。

在连接洋楼与古大厝的庭院中,有一口老井,还有一个电机用来抽水。这种抽水设备,在当时可谓领先泉南。

街区骑楼:商住合一的民居建筑

1931年初,古盈村旅菲华侨吴起顺在菲律宾招募龙湖镇南吴侨亲回乡营建中山街,在泉围公路埭头村段建成双向8排80间店面的两层骑楼,另有“顺记侨批馆”及菜市场各1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门窗用杉木,一层商用,二层为住宅。

直至改革开放初期,中山街一直是晋南的商品交易中心。

福林村檀林街,1927年由旅菲乡贤许经果倡建,同年8月破土动工,经两年多的建设,建成包括通安街、东路街、西路街、南路街等4条街道、94间店面的两层骑楼式街区。檀林街大多是混凝土建筑,仿西洋风格。

衙口街,北至四房街,南至竹篾街,含九间口、暗街等,街区纵横交错,分布着百余家店铺和作坊,其中最负盛名的有长顺、盛吉、瑞成等“十八商行”。衙口成为与石狮、安海、永宁齐名的“晋江四大集市”。

石头城堡:隐于乡间的围墙花向房

1969年,旅菲溪前村乡侨洪祖衫回乡营建“围墙花向房”建筑群。该房占地5000多平方米,主材使用加工过的石料,五座双层楼房呈U型排布,大门相向而开;4米多高的石头围墙,将花向房圈成了一个方形,被誉为“石头城堡”。营建历时10年,于1979年落成,耗资70万,于1979年竣工,现列溪前村西区1号。

围墙四周筑角楼4座,5座房屋之间铺筑石头埕。依照围墙的形状,城堡上建造有回形廊道。廊道用红砖铺地,宽处足有4米,窄处1米不到。走在回廊上,可绕围墙一周,远近风光尽收眼底。

主楼位于花园的中心位置。正立面,檐口加山花,滴水兽一字排开。花瓶栏杆,琉璃剪瓷,堆砌拼造出了最美的图案和造型。天花顶绘有色彩艳丽的虫鱼鸟兽彩画。

“围墙花向房”体量宏大、建筑精湛,是20世纪70年代闽南石构建筑的代表性作品。

(吴谨程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