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区
发送邮件
返回顶部
图文志
当前位置: 首页华侨民居图文志正文内容

走进厦门首任市长故居

时间:2020/4/24 12:00:00来源:龙湖镇侨史馆
字号:2163

许友超是晋江龙湖镇檀林村人,原名许书丁、许丙丁,字友超,生于清朝光绪26年(1900年)。许友超4岁丧父,由其母养大,12 岁离乡远赴菲律宾,受伯叔辈庭训,接受中西教育,笃学善思,艰辛创业,几度商海浮沉,终成辉煌事业。他一面经营事业,一面担任菲律宾华侨木商会会长、中华青年会董事,马尼拉中华商会副会长、会长等职。1926年6月,菲律宾华侨发起组织菲律宾闽南华侨救乡会,他被推选为董事。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华,国家涂炭,民族危亡, 菲律宾华侨召开全菲华侨抗日救国代表大会,身为菲侨领袖的许友超,长年奔波侨务,心系祖国,凡事殚精竭虑,亲历躬为,以一腔赤子忠诚倾心尽力地投入到救亡图存的抗日洪流中。不久,许友超与爱国将领蔡廷锴将军同乘“芝莎丹尼”号轮船由香港抵厦门,回国抗日救亡,蔡廷锴将军深为许友超的爱国热忱所感动,亲笔题赠“为国义务”匾额一副。

1932年11月25日,福建革命人民政府正式任命许友超为厦门市 市长兼思明县县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许友超参加抗日救国运动,被推为华侨救国会主席。

“自古忠孝难两全” ,许友超为了抗日救国,几乎全身心地投入, 忙碌的他常无暇孝敬自己的母亲,无论异乡故国,常常只能越过烟海渺茫、征程遥迢,寂寂守望。殆至抗战胜利后的1946 年,许友超于故里修建了美仑美奂的中西合璧土木结构楼房一座,以报答母亲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并借以弥补长期未能孝悌膝下之痛。

许友超于故里所修建的楼名为“春晖楼”,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意。它位于晋江檀林村西区104号。远远望去,这座坐北朝南的小楼,屋顶围栏正中青石板嵌着“春晖楼”三个大字,分外醒目。

穿过小巷,推开虚掩的“春晖楼”小门,只见华堂雕梁画栋,廊柱耸立、 庭院开阔,既有闽南民居砖红木牖精雕细镂的传统精髓, 又得西洋建筑角楼拱侍柱台轩敞的流风遗韵,可谓中西合璧,蔚为壮观。只是墙体经风雨侵蚀,颜色苍黯,廊柱也似敷了一层岁月的清霜,斑驳芜杂。站在院中,既静谧又安祥,仿佛整个世界杳寂无声,而春晖楼正穿越历史的时空,以其独特仪式迎迓造访者。

抬脚沿着4级台阶步入一楼,看到的是由一溜琉璃葫芦瓶构成的围栏廊台,大门顶匾上“恒忍居安” 四字立即撞入眼帘,其字体苍劲古朴,虽经年历月,仍墨迹饱满。顶匾左右各有彩色浮雕山水画一幅,画上朱彩绿藻稍显暗淡,上题“彭祖焚香祝寿年”等字迹仍依稀可辨。然而,柱石拱门两侧竟空无一字,既无闽南民居常见的镌刻楹联,更没有镂上房主的名字,是建筑时主人的大意疏忽,还是本就想大隐于世。楼石无言,直惹人无限遐思。

循着廊台缓走,只见墙础石赭灰,墙面砖暗红,两者厚朴持重,相得益彰。窗户饰有精美砖刻石雕,或鑿或镂,或花鸟或人物,凹凸有致,华美典雅。用手心细细摩挲繁复美丽的图案,有一阵阵的凉意沁出,仿佛让人捕捉到遁逸已久的时光。廊台两端角楼是开启内正外疏的双层门,门额分刻墨字“存吾诚”和“善其行”左右遥对,互为照应,默默地传递着房主人的淳厚家风和劝世诤言。

跨进大门就是一楼前厅,灰白水泥柱顶岿然坚挺,杉木板质隔墙雕纹艳然,也许是时光的堆积太过矜持厚重,当踏过六角红砖匝地的前厅地面,竟毫无声响,轻轻推开前后厅左右杉木隔墙木门中的一扇,噤默的氛围被悠长的“吱呀”声打破了,迎面的是二楼后厅向北嵌着的两扇窗,阳光自窗外泼洒进来,让人感到既舒适又安泰。花岗岩条石铺就的过道横贯东西,串连起一楼两厢共8个房间。后厅隔墙、地面及全部厢房的隔墙皆由四角红砖铺陈砌筑,连空气中也氤氲着一种 红色的光晕,人处其中,似有一股暖意拂身。

前后厅相隔的正中位置,有两边中汇一折的梯级静立,因了杉木隔墙隐蔽的缘故,身处前厅是无法窥知其貌的。拾级而上,步履稳当安妥,原来这梯的主体是坚固厚实的水泥钢筋结构;扶拦乃杉木制成,攀附其上,是温润细密的木质手感。

提步进入二楼前厅,造访者的目光立刻被厅堂案台上供奉着的相框里的男子画像所吸引。这位方脸广额面露微笑的男子,一双眼睛炯视远方。他,就是“春晖楼”主人,声名远播的先贤许友超。就在许友超像的侧旁还有一方镜匾,里面裱装着一纸素笺, 上面赫然书写着四个墨黑的大字“为国义务”,落款为“蔡廷锴”。顿时,一股壮怀激越的历史风云和时代沧桑的浓重而苍凉气息扑面而来。“九一八”事变后,许友超在菲律宾发动成立国难后援会,全力支援十九路军淞沪会战;成立中国航空建设协会,实行“航空救国”,反对蒋介石政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支持并参与“福建事变”,出任第一任厦门市长;建立漳龙路矿公司等 ,梦想实业救国,襄助教育公益,寄望未来……一个个生动的镜头在眼前浮现。一生爱国爱乡的许友超怀抱着一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赤子忠心和他的浩然正气,已经深深印刻在造访者的心中。

这就是大爱。许友超怀着歉疚之情建造的“春晖楼”所表达的对母亲的爱,都体现在这座楼精心筹建的细节里;二楼大门顶及左右角楼门首分别镌刻“孝友为瑞”(清末举人施百箴墨宝)“慎为行基”“恭为德首 ”匾额。如果说,一楼的刻字是永铭淳厚家风和劝世诤言的话,那么二楼上这12 个字便是表达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拳拳孝恭之心。许友超的孝心还体现在二楼东西北三面均翼然翘出的阳台建造上。这阳台好让母亲时时感受到冬阳春风,让一个孤独的老人享受着和煦的阳光与温暖的春风的沐浴。这个平中见奇、持盈守拙的设计,无疑给小楼打上了强烈的个性烙印,在众多的闽南大厝中独树一帜。

走出大厝,斜阳正照着深深的庭院。回望着院内嵌地的条石,环伺的围墙,它们似乎以温情而熨贴的方式表达着对于这方土地的眷恋。围墙东侧倚壁静伏一口井,虽然显得老气横秋,但井水却依旧清冽甘甜。“饮水思源”的古训仿佛穿透过时间长河而永恒。

“春晖楼” 正一如故往地渗出故居主人的赤子情怀和无限追思……

(原载:优昙  古村风云录  微信公众号2020年4月24日)